不可否认,小将李盈莹今天临危受命,上场后表现确实糟糕,6扣1中,不是被拦就是出界,但完全没必要因此大作文章,“如果”类词汇少用,中国女排当时落后1分,确实有可能实现逆转3-0拿下,但输掉第三局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谁不一样拼尽全力帮助球队?
郎导为什么换上李盈莹?个人认为有几点原因!
→首先还是想改变一下场上节奏,当时中国女排场面上有些被动,对手斯洛海耶斯气势正盛,需要降降温!
→其次本场比赛龚翔宇和张常宁被对方针对盯防,表现都不太如意,第三局全队上下似乎体能出了点问题,在对手加上发球的情况下攻防总是慢半拍,换李盈莹上场,也是想让主力球员喘口气,第四局上来就好多了!
→最后郎导习惯性在球队非常顺利或者非常不顺的时候用一用替补,或许是想锻炼新人,19岁的李盈莹正是需要锻炼的时候!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女排是个伟大的集体,每一位队员都是好样的,都值得我们去赞赏甚至敬畏,她们很团结,全队上下一条心才有今天的成就,为什么球迷非得厚此薄彼呢?年轻队员确实需要鞭策,但不是过分的指责,赛后采访就因为丢了1局个个主动“黑”着脸主动揽责,为什么?精益求精、团结一心方能成就事业不是吗?
原创观点,感谢球迷朋友点赞关注!
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文/小偉聊体育)
我认为不能简单的这么认定结果。这场比赛的胜负应该没有出乎大多数球迷的预料,只是三比及的多少问题。在大比分赢得前两局后,荷兰队似乎清醒过来,第三局双方比分交替上升。对方各方面给中国队造成了麻烦,我方也出现自失过多,前两局的强势拦网也下降,一传也出现波动。到了后半程换李莹盈应该是要加强强攻,但是李莹盈却是连续一传失分,强攻上也不下球,导致比分一下拉开。从状态看,李莹盈应该是心态不稳,自信心不足,有些紧张。但我想不通的是,在我们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情形下,队员的心态应该是定的。就是说每一个队员可以放心放手去打。还因为这一路打下来,中国队可谓是势如破竹,最强劲的对手都已经战胜。所以归纳起来,李莹盈或者其她替补还要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尤其是自信心方面,这点非常重要。就是有再好的技战术,你没有良好的稳定的心里自信优势,都是白搭。最后,恭喜女排九连胜,你们辛苦了!
小编不地道,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还找一些无趣的话题搬上头条,让大家讨论。你这是搬弄事非,挑唆矛盾,李盈莹是在第三局上半场女排比分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才换上场的,实际上只打了半局。让新人顶着压力锻炼一下也未尝不可,郎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有自已的考虑,不是你我局外人能想得到的。本人认为,第三局输了与李盈莹没有多大关系。好在最后女排以3比1胜了荷兰队,不然从你狗嘴里不知道又会吐出什么东西。
没有这么假设的,李盈莹不上,也许中国队会是3:0,因为李盈莹出场的时候中国队仅仅落后1分,完全有能力追上比分。但也许还是3:1,毕竟李盈莹当时出场的时候,中国队已经有些被动了。
第三局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失误与心态
首先是心态,前两局中国队顺利拿下,球员可能会产生一种心理,“荷兰队不过如此”,这个心理会导致轻敌思想,会导致球员注意力不集中。
朱婷在赛后也承认了这一点,“可能是前面打得太顺了,注意力有些不集中。”
其次就是失误,赛后郎平也对第三局失利做了总结,“中国队接发球和发球都不好,失误也比较多,印象中中国队至少有8个失误。”
李盈莹的确打得不好,但是不该背锅
李盈莹数据是不好看,6扣0中(有一球荷兰队拦网触网,这一分算在了李盈莹身上),送出三个失误,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中国队单局失误8个,也就是说在李盈莹登场之前就已经失误了5个,才打到中局就失误5个,说明李盈莹登场前中国队已经很被动。
看到中国队失误这么多,比分又始终僵持,郎平不换李盈莹换谁?不换李盈莹难道中国队就一定能扭转局面?
但好在郎平看到李盈莹实在是没有手感,第四局就换下了李盈莹,这也是主动纠错吧。
对一个19岁的小姑娘不要太苛刻,我的印象中李盈莹替补登场总是可以发挥作用,但是谁也不能把希望总是压在李盈莹身上,再大牌的球星也难免有发挥失常的时候。
我不是体育专家,但一直反感天津人为了捧李盈盈,不惜诋毁张常宁的做法,中国女排在郎指导的带领下,亲如一家人,李盈盈也是重要的一分子,但她的优缺点很明显,她的左手扣球确实有核武器的感觉,但大多情况,会被敌方判断对方向,而一攻不下,这就等于将进攻权交给对手,这是致命的,但郎指导依然在关键时刻使用她,就是郎指导在为国家储备人才,假以时日,李盈盈一定是现在的朱婷、张常宁!天津球迷一直在诋毁张常宁,今天,她有好几个球没到位。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第四局关键时刻还是靠她的进攻,打破对方的势头,这就是经验,我是江苏人,不是捧张杀李,她们都是好样的!都是国家的栋梁!
荷兰和日本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它们真的是几百年的盟友吗?我来给说说我的看法。
(荷兰风车)
荷兰这个国家现在在国际上没什么大的动静,不过人们提起荷兰就会想到荷兰的风车,荷兰的风车确实挺出名的,不过大家是否知道,以前荷兰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海上马车夫”,顾名思义就是经常在海上跑运输的,当时荷兰人几乎全世界跑,跟世界各国都进行贸易来往。不过呢在十九世纪以前,日本也是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除了和清朝进行贸易来往之外不跟其他国家来往,后面荷兰又加入了与日本的贸易中来,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只和清朝和荷兰进行贸易来往,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荷兰能够一直保持个日本的贸易来往呢?
(岛原之乱)
17世纪以前,日本还是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的,但是时间久了,西方的宗教就广泛的传入日本国内,尤其是天主教,1634年,日本岛原,天草地区发生大规模天灾,到了1637年岛原和天草地区的民众起来反抗江户幕府,当时由于日本江户离岛原非常远,无法迅速支援,加上在很多次镇压起义军的时候都失败了,而且是越镇压起义军越猛,江户幕府拿起义军没办法。过了不久德川幕府上台,实行封锁起义军政策,企图让起义军弹尽粮绝而溃败,可是开始效果并不明显,这时候荷兰找到德川幕府,说荷兰可以帮助日本镇压这次起义,于是德川幕府请荷兰船队炮轰岛原,起义军在没有粮草以及被强火力打压下失败了。岛原之乱结束了,德川幕府开始清查原因,了解到起义军大多数都是天主教人士,于是德川家族意识到天主教的威胁,便开始驱逐西方贸易商,荷兰人见势不妙,向日本德川幕府保证不传播天主教,并且在日本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提供帮助,德川幕府也感激荷兰之前帮忙镇压起义军,于是保留了荷兰的通商权力,荷兰也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在日本唯一合法通商的西方国家。
(荷兰坡)
于是奠定了荷兰和日本的盟友关系。到现在日本国内还有许多和荷兰有关的文化或者建筑。比如长崎县西彼镇有一个荷兰村,这是按照中世纪荷兰风格设计和兴建的,其设施的年容纳量为100万人。总占地面积22233平方米,建筑面积5871平方米。该村的建立,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加强日荷两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为国民提供参观、游览、购物、消闲的场所;再比如日本有个著名的荷兰坡,日本第一间女子学院活水学院下的一段坡道,位于充满异国情调的东山手。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之间,曾有很多洋人穿行于这条坡道上。由于日本曾长期与荷兰有贸易往来,因此当时的长崎人便将所有西方外国人都称为“荷兰先生”。外国人做礼拜时都要经过此地,因此石坡道被被称为“荷兰坡”,寓含着“荷兰人往来的石坡道”的意思,可见日本人对荷兰的感情了。在十九世纪以前,日本流行着一门学术叫“兰学”,18~19世纪日本为了掌握西方科学技术,曾经努力学习荷兰语文,当时他们把西方科学技术统称为兰学,不过后面日本被迫开放门户以后,“兰学”基本失去了地位。
(日本围海造田)
二战时期,由于荷兰在南亚有不少殖民地,日本对这些殖民地进行侵略,自然就和荷兰产生不少矛盾甚至冲突,这段时期日本和荷兰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内自然不太富裕甚至可以说贫穷,后面开始进行工业,产业复兴,又恢复了和荷兰的贸易来往,到现在日本和荷兰的关系也算亲密的。目前日本国内的围海造田技术,还有垃圾分类制度都是学习荷兰的,可以说日本的崛起和制度建立和荷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