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这个所谓的《准入执照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要求主要有三点,1.各支想进入各级联赛的球队必须要有基础的梯队建设,包括预备队和青年队(各家球队必须要拥有一支一线队、一支预备队,下设U19、U17、U15、U14、U13五支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梯队,每支球队至少注册球员18名);
2.俱乐部的各项场馆基础设施要求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3.成绩必须达标,需提交申请,且最终经过审核,过关后方才能准许进入;
恒大由于新的训练基地正在建设当中,所以暂时没有通过这个规定;上港可能是因为场馆或者基础设施的问题;国安这边应该是梯队建设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相对于这三家财大气粗的俱乐部来说,其实问题都不大,退一步来讲,足协即使在第二轮检查中真的找出了问题,那足协也不可能取消恒大、上港国安中超参赛资格,毕竟这三家俱乐部目前在联赛里也算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了,足协除非不想赚钱了。
这套政策,其实跟欧洲的那套一样,只不过足协直到今年才决定启用这套政策,与国际接轨,意在致力于把中超打造为一个更加职业,更加规范的联赛,其出发点是好的,并且这一步迟早也是要走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为何其他13支非争冠球队就能获得准入证,而三支争冠球队上港恒大国安就没有呢?如果说是因为场馆、基础设施的问题,我觉得以这三家俱乐部的人力财力,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排名联赛前三的三家俱乐部居然是那么不职业,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足协推出的准入资格的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中超、中甲俱乐部,让中国足球更加职业化,俱乐部稳定地经营。
要想留着中超或者从中甲升入中超,不仅成绩要达标,还要基地设施建设达标。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然是好事,利大于弊。
这能促使俱乐部长期发展、而不是把足球当做简单的投资和赚钱的工具,训练场却找个地方铺上草完事儿,造成虚假的繁荣。
令人惊讶的是积分榜排名前列的上港、恒大、国安都未达标,包括中甲的领头羊武汉卓尔。尽管花重金买外援、追求成绩,但是训练基地等却不达标,这不职业,这有些尴尬。
而像鲁能申花等老牌俱乐部能够一直坚持基地设施等的职业化这非常难能可贵。
在欧洲,因为不达标或者经营不善而被勒令降级的事例也是时有发生,中国足球仍在职业化的道路上。
不过,真正施行起来或许有一些阻力,就北上广这三支球队的现状,足协敢不敢抓一个降级试试呢?当然,北上广三支球队正在完善,相信第二批名单里会越来越多达标的俱乐部,也要避免***。
升级了,只要实力够,能赢,不追加投入也可以。当然有时有运气成分在内,强队也有连败,弱队也有连胜。也有队内原因,球员出工不出力,球员与老板或有矛盾,也是造成连败不胜,原因复杂。
中甲升级,一般是要追加投入的,这样人员配制更趋合理,有可用球员,是制胜法宝之一。有的是联赛中期,二次转会时,继续投入,引进内外援。
当年广州恒大进入中超,高举金元足球的旗帜,大批囤积国脚,天价引进外援,势如破竹,称霸亚洲。当时,国安董事长罗宁直言:中超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了,恒大这种操作的后果就是贫富差距,中小俱乐部将会举步维艰 生存困难。中超将成为垄断资本的乐园。这种把头式的竞争格局会使中国足球万劫不复。
今天的局面不幸被罗宁言中,当时有多少人在嘲笑谩骂他,而足协的领导根本听不进,为金主站台,为金元足球欢呼。现在中甲谁愿意去趟中超的浑水?在中甲小富即安吧。那个俱乐部愿意真正去培训青年球员?都是花钱买现成的,炒短线。所以中超就那么几个大俱乐部在玩,其他都是龙套背景板,联赛没有了竞争,人才出不来,国家队就成了无源之水,多好的***傅也做不出大餐。
中超联赛准入资格意味着梯队建设训练基地场馆设施等一系列基础条件达到中超标准,与实际参加联赛无关。但是,如果只通过中甲准入而没有中超参赛,那么即使球队赶超,除非再次遇到中超参赛,否则也不能打中超。
经当地会员协会和中国足协审核,符合相应级别联赛的准入要求,取得申请联赛准入资格。如不符合入团要求,中国足协将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其入团申请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