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vs捷克半全场预测,英格兰vs捷克前瞻

英格兰vs捷克半全场预测,英格兰vs捷克前瞻

欧预赛,英格兰1-2爆冷负捷克,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谢邀请。索斯盖特排兵布阵存在严重问题。

冥冥之中,赛前我觉得英格兰客战捷克、法国客战冰岛两场比赛会有冷门,结果果然如此,此前欧预赛4战全胜的英格兰客负捷克,不过仍旧在少赛一场的情况下与捷克同积12分并列第一,法国也是艰难取胜。

我们看到WhoScored给出的阵型是4231,和首回合主场5-0捷克排出了相同的阵型,不同的是此前出任双后腰的戴尔换成了赖斯来搭档亨德森,此前排在前场的阿里被芒特取代。

而赖斯和亨德森的搭档有一个明显的弱点:虽然有一定的拦截扫荡能力,但往前输送炮弹、中场的输送能力欠缺,加上本场比赛芒特的实际位置偏左靠前,有时候顶的比单箭头凯恩还靠前,因此很多时候英格兰的中场其实是被架空的。

捷克中前场4~5名球员就盯着赖斯和亨德森,他们虽然没有压迫性的逼抢,但当赖斯和亨德森拿球时马上会有多名球员夹防,而此时英格兰前场4名球员基本上位置都比较靠前,很少回撤接球,有时候甚至感觉上变成了424的阵型。

这样一来,英格兰的中场完全被限制,逼迫英格兰使用长传冲吊,而英格兰其实是没有绝对制空点的,这种打法收效甚微,当索斯盖特醒悟过来,下半场72分钟用此前三中场体系表现出色的巴克利换下芒特时,回归433阵型时,英格兰的进攻马上有所起色,但时间上已经太晚。

最终专注于进攻的英格兰终场前第85分钟被捷克反击得手绝杀。

所以我觉得还是阵型和用人问题的叠加,既然同时用了赖斯和亨德森,那么可能三中场效果更佳,因为这个双后腰的缺点就是助攻能力不强,你必须再配备一个具备往前输送能力的中场球员来给捷克压力,否则很容易出现中场完全被遏制的情况,看数据就知道了。

不过话说回来,快乐足球不注重全胜,能出线即可。


关注【聊个芝麻球】,专注足球资讯与评论。关于英格兰被爆冷话题,欢迎补充观点。

第一:欧洲球队本身就没有弱队之说。捷克本身足球就不差,在加上这支捷克队中涌现出太多优秀球员,而且大多数都效力五大联赛中的主力。第二:英格兰向来就是按状态来踢球,状态好天下无敌,状态不好中国不一定踢的过。球员个个都是英超的主力,在俱乐部飘惯了,有时候状态真的不好说。一直觉得英格兰是真正的伪强队。第三:本身这场球输了,对英格兰影响也不大,盘口大多偏向英格兰,何必不顺便卖个人情大赚。

北京时间10月12日,在2020欧洲杯预选赛中,英格兰1-2爆冷不敌捷克。对于三狮军团来说,这可是很罕见啊,要知道英格兰可是近12战的首败啊,虽然输球依然排在小组第一,但是本场比赛却给英格兰敲响了警钟。

本场比赛英格兰队长依旧表现给力,但全队表现不够严谨。英格兰全场比赛控球率遥遥领先于对手,但却仅仅有7次射门的机会,而对手却有高达17次射门机会。而且一开始还早早进球领先于对手。

对于这场爆冷被逆转比赛来说,凯恩在采访时表示,本次客场比赛,主场的球迷情绪非常高涨,现场草皮质量也不够好,但这些都是借口。本场比赛英格兰的速度和压制力都不够,完全没有展现出自身强大的实力。本场比赛的爆冷并非是坏事,可以给三狮军团敲响警钟。

这里是体育极乐世界,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吐槽,感谢您的参与!!!!

二战英国为何如此坑队友,战前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战争前期出卖波兰,出卖巴尔干?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


二战时期,英国确实干过不少坑人的事情。不过英国干的这些事,可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历史来说,是坑人的举动。但放到当时的环境里可能就是顺理成章事情了。

首先,1938年9月29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来换取英法的平安。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慕尼黑协定”助长了德、日、意***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可是,“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候,英法国内很多人还是对此比较欢迎的。《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自慕尼黑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惨败,英法惨胜。残酷的战争不但给德国带来了苦难,同时也给战胜国英国和法国社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因此“反战思想”在英法影响力很大。特别是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经历过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再经历战争的摧残,更是成为了反战的主力。

在英国人看来,死道友,不死贫道,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取自己的和平,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因此,《慕尼黑协定》才能够签订。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之后更是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都包括在内,英法两国经济遭到重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法两国经济的衰败,使得英法两国的军备情况非常糟糕。

而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将德国经济军事化,大力整军备战。结果就是到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德国军火生产产量是英法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