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名士众多,明初有刘伯温,宋濂,方孝孺,解缙,中期有若论贤相,必说三杨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于谦,李东阳,张居正,王阳明,徐渭,杨慎,清官海瑞,文学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神医李时珍,科学家徐光启,徐霞客。
武将有徐达,常遇春,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卢镗,李如松。还有郑成功,史可法,袁崇焕,熊廷弼,李定国,大小曹将军曹文诏曹变蛟,孙承宗,卢象升等。
为什么会出现明朝无名将无名士的说法?这就是小辫子闹出来的最无脑的问题,明朝的名将名士数量远超宋朝,随便拉出来一个名将名士,就足以吊打整个清朝。不信咱们就找出明朝的七个人来,看看清朝有哪一个名将名士超过了他们?这就算给只有辫子没有大脑的小辫子七记耳光吧。
首先咱们找四个名将:开国元勋徐达常遇春,他们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每战必胜,仅靠着武装起来的农民,就把纵横欧亚大陆无敌手的蒙元铁骑打得落花流水——清朝康熙都亲自上阵,也没有解决掉蒙元残余势力,只好用联姻拉拢,而且清政府一直没有对草原割据势力实行过有效统治,只是有个博格达汗的虚名而已,人家既不给他上贡,也不听他调遣。
张辅三征安南,硬是把属国打成了属地,戚继光抗倭,李如松援朝,杀得举倾国之力来犯的倭寇半数掉进海里喂了王八。
别人不说,李如松的老爹做人虽然不地道,但是他活着的时候,小辫子的老祖宗只配给他当奴才,而且还以给李成梁当奴才为荣。这里我们就要问一句:都不要说沐英胡大海李文忠蓝玉俞大猷胡宗宪熊廷弼,就是徐达常遇春张辅戚继光李如松李成梁这六位名将,清朝有哪一个“名将”能比得了?
要不是明朝文官实在***,把朝政搞得一团糟,把武将压得喘不上来气,小辫子的老祖宗还在冰天雪地里啃草根树皮呢。就是最不靠谱的明武宗朱厚照,也一仗打得鞑靼小王子数十年不敢南下牧马。康熙倒是“英明神武”,打赢了罗刹,却割让出去了大片领土。至于晚清虽远必赔,那简直提都不用提了。
至于名士,什么才子名相咱们都不提,单单提起明朝的一位名士,就秒杀清朝全部“***”——这位名士就是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创造的“心学”,倡导知行合一,其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可是要比程朱理学高明一万倍。别的不说,咱们就问小辫子一句:如果徐达戚继光不算名将,如果王阳明不算名士,那么梳辫子的所有人,岂不是成了一窝猪?
这种说法纯粹是为了抹黑明朝才出现的吧,明朝时期名将不少,名士也不少。
明朝开国时的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三人都可以算名将之列,徐达和常遇春带着农民军多次大败蒙元大军,蓝玉远征北元,将蒙古王妃王子都抓了回来,蒙古人自兴起以后这是第一次被打这么惨。要是他们不算名将,那谁算?
还有戚继光,戚继光不仅平倭寇有战绩,而且还会练兵,不仅戚家军名震天下,后来在蓟镇训练部队,也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编练的蓟镇部队,此后一直是明朝北疆最强有力的部队。而且更重要的是戚继光还撰写了《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兵书,要知道,古代兵法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著有兵书。戚继光的兵书一直到清朝,还被奉为练兵宝典,从这点来说,戚继光不仅是名将,还是兵法大家。
即使到明朝末期,孙传庭、卢象升、郑成功、李定国等人也都有不俗表现,虽然因为受朝廷***的拖累最终兵败,但是他们的战绩也足够称得上名将了。
至于说名士明朝也不少啊,明朝开国时的李善长、刘伯温就是名士。还有力挽狂澜的于谦,中国历史上君主被捉,臣子挺身而出挽救社稷的也就这么一例了吧,他不算名士谁有资格算。还有开创心学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到现在也不落后。
所以说明朝不缺名士也不缺名将,某些人大言不惭的说明朝无名将无名士,不过是对历史不了解,就是跟着满清故意抹黑明朝而已。
首先,我先要纠正一点,刘邦,不是一个混混,更不是一个流氓,他也不是一个农民。
刘邦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家有自己的庄园,有自己的生意。而且他的家族在他的家乡还有一定的人望。
这是刘邦的出身家庭背景。
我们再来看刘邦本人,他是一个农民吗?不是,他是一个混混吗?不是。他是秦帝国最基层的干部。他是水亭的亭长,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应该算是基层公务员,或者基层党干部。所以他既不是无业游民,也不是混混。至于流氓,那就更不是了,也许他身上有一种流氓气息,和地痞的习惯,但它本身绝对要与那些无赖流氓区别开了。
关于他为什么能够从一个最低级的管理,爬到最高的位置。这我就不用多说了,直接引用他那三句话就行。
要说运筹建策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张子房;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之士,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任,这才是她白给我的根本原因啊!
原文如下: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