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斯洛伐克会谈,斯洛伐克议会

俄罗斯斯洛伐克会谈,斯洛伐克议会

请问:二战后的几次重要会议有哪些?内容分别是什么?谢谢?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以后,积极策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1938年,他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德国力量并不大,如果英、法等国加以制止,是可以遏止住的。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非常害怕战火烧到自己身上,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牺牲品,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

为了拍卖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1938年9月20日,张伯伦第二次飞往德国,这一次正式拍板成交,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里开始会谈。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四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宫”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其实,这是希特勒使用的“声东击西”的手法。就是在慕尼黑会议时,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1930年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德国就以突然袭击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后来“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

二战中的慕尼黑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有什么区别?各决定了什么?

慕尼黑会议发生在二战之前,英国和法国奉行绥靖政策的体现,为了自保,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统达拉第在慕尼黑同希特勒、墨索里尼会谈,会议决定,捷克斯洛伐克无条件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德黑兰会议发生在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首次会晤斯大林,商讨战争问题,并讨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不过直到1944年盟军才在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是在1945年,德国战败之际,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会晤,会议商讨盟军对德国失败后的占领问题,并决议苏联在德国战败后三个月之内对日本作战,当然斯大林也提了诸多条件,例如北方四岛归属苏联、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权益等。

在索契与埃尔多安会谈后,普京为何立即给巴沙尔打电话,是通报喜讯,还是让其提高警惕?

我认为两者都不是,而是向叙利亚表示让他们吃哑巴亏。根据媒体的最新报道显示,俄罗斯和土耳其已经达成了协议,双方一起在叙利亚地区巡逻,只想问一句,俄罗斯有什么权利允许土耳其的军队在叙利亚境内巡逻,巴沙尔到现在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应,我认为叙利亚方面很明显那就是不支持这一决定的,只是迫于俄罗斯的压力而闭嘴。在与土耳其进行会谈以后,就给巴沙尔通话就是要让巴沙尔接受这一个事实,让他们吃这个哑巴亏。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俄罗斯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土耳其这一次开战早就预估到了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正如战争爆发以后我们所看到的,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对这一行动表示谴责,但是埃尔多安仍然能够顶住国际社会的压力,继续对库尔德人保持高强度的打击。俄罗斯在这战争爆发的几天之内,没有派遣军队也没有向叙利亚方面增援一些装备已经是向外界表明他们不会动用武力来制止当前的战争,而是会用斡旋的手段来迫使土耳其停止进攻,说是斡旋,实际上就是给人家土耳其说好话,让人家不要再动手了。

其次,俄罗斯不希望前功尽弃,从2015年到现在俄罗斯每天都在叙利亚扔着大把的钞票,而且还有很多军人为了叙利亚和平而牺牲。付出的代价是不小的,如今土耳其对于库尔德人的进攻显然打破了这一个眼看就要到手的和平局面。俄罗斯知道如果叙利亚如果再次陷入到战争当中,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不仅会让一些反对派势力开始抬头,还会让即将要走的美军找到一个留下来的借口,这是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尽管在处理这一次的事情当中没有表现的很强,但强硬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这个有点类似于当年的慕尼黑协定,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甚至都没有权利进入会谈,而如今也类似叙利亚方面没有代表参与到这一次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会谈之中显然是忽视了叙利亚方面的权利。以上仅是我的个人拙见,有不对的地方还恳请您批评指正,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