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发现的,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铜鼓类型是万家坝型铜鼓。
中国铜鼓研究会把它们细分为8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其中万家坝型铜鼓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铜鼓类型,其他类型铜鼓都是在万家坝型铜鼓基础上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万家坝型铜鼓因最早发现于云南楚雄万家坝而得名。
世界上最早的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铜鼓是一种特殊的乐器,青铜所作,用于祭祀、庆典仪式中,是上层统治阶级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曾长期流行使用铜鼓。
世界上最早的铜鼓类型是万家坝型铜鼓。
世界上最早的铜鼓是指1976年在云南楚雄万家坝23号墓出土的万家坝型铜鼓。简介这种比较特殊的青铜器,长期流行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铜鼓的体积不一,大者直径超过一百厘米,小者直径仅十余厘米,重量从数百公斤到数十公斤不等。
铜鼓的特征:
铜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渲化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被视之为一种珍贵的重器或礼器,因此也成为被祭祀的对象。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均有铜鼓,而以汉代制作得最为精美,式样最多。
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大体上滇系铜鼓体型较小,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粤系铜鼓体型高大,鼓面多有立体的青蛙浮雕。
万家坝型。
世界上最早的铜鼓是指1976年在云南楚雄万家坝23号墓出土的万家坝型铜鼓。
该鼓断代为春秋时期。鼓面饰八芒光体(即太阳纹),腰部饰对称双耳。器身可见简单的云纹、网纹等纹饰。
铜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关于它的起源,说法不一。
一般多认为它是由作为炊具用的铜釜演变而来。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公元前六世纪,约春秋晚期)出土铜鼓,鼓身似釜,表面有烟痕;云南祥云***拿古墓(公元前三、四世纪,约战国中晚期)出土铜鼓,制作也较粗糙、古朴,接近于铜釜,或另有铜釜伴出,是鼓釜兼用阶段的遗物。至秦汉之际已盛行于各地。主要用于祭祀和乐舞伴奏,也用于传信报时、婚丧活动、战阵助威等。为富贵人家所拥有。是表现其社会身份和夸示财富的象征。晋代裴渊《广州记》:“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方以为奇。”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蛮夷之乐有铜鼓焉。……贞元中,骠国进乐有玉螺、铜鼓,即知南蛮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都把铜鼓列入乐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