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这个问题本不应该我来回答,但既然问答邀请了,作为曾经参加过校园训练的人只能分享一下没有医生跟随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这种事。
那就是:定期体检、运动前热身;如果有医疗应急培训,不要当P给放了,再忙也抽时间看看。这种事不要去看可以百分之多少避免疾病发生,碰上了就是100%,做了预防就是避免这100%的发生,生命从来不会在意你做了多少数据统计。
没有任何运动可以“保证”安全,躺在家里的沙发上也不能,只要不是忤逆生物规律去做运动,该干嘛干嘛就行。这种事顶级运动员碰上了若没有这些顶级运动医生在场边随时候着,埃里克森也就走了;没有仪器、没有科学的应急动作,普通人碰上了没有办法避免。
很高兴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为你点赞,你不但认识到自已的问题还想到要去面对它,解决它,真的很棒!
不知道你处于哪个年龄层次,你认为的“内心缺乏安全感”来自哪些方面,目前这种不安全感属于轻微级还是严重级。
由于从你描述的内容中所获取的信息有限,以下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安全感来源可追溯到童年,比如冷就有衣服穿,饿就有东西吃、哭就有妈妈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有充分的安全感。反之就是我们长大后安全感匮乏的根本原因。
安全感最早见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中,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在他的八阶段论中提出,婴儿从出生到一岁时是培养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婴儿没有建立起信任感,婴儿就会发展出他的不信任感,表现出疑心、胆小、没安全感等行为,并影响后来的发展。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代表霍尼也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持续稳定的合理满足儿童时,幼儿就缺乏安全感。
不管是埃里克森也好,霍尼也好,他们都认为安全感与早期父母是否满足婴儿需要有关。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5个需要层次中,则把安全感分在第二层,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而且这几个需求是从低层到低层逐级上升的。只有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级需要。
埃里克森是在欧洲杯赛场上发生的心脏骤停,室速室颤,现场的医疗团队抢救是非常及时的,大家的反应非常专业!首先是裁判立即叫停比赛,医疗团队立即奔跑进入球场,立即进行胸外按压,48秒钟就进行了AED除颤!埃里克森很快恢复正常,清醒,我们看到他被抬出赛场的时候表情是很正常的,没有任何的后遗症!这次的抢救是非常成功的!要知道这有多么重要啊!在医院外面发生心脏骤停抢救的成功机会<5%,在中国更是<1%!当然,他是在欧洲杯赛场,这种场合都会有专业医护人员配备,更有各种的抢救设备的配置,才能使这次的心脏意外没有引起严重后果。
关于植入除颤器,全称叫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简称ICD,是一种类似起搏器的机器,可以在心率慢时起搏心脏,发生室速室颤是自动识别然后放电,使室速室颤转复正常心律,是目前最可靠最确切的救治心脏骤停的机器,没有之一!像埃里克森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植入ICD,叫“二级预防”,预防再次发生心脏骤停,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救治,有了这个机器,埃里克森可以安全的重返赛场!
对于没有发生过心脏骤停的人群是否需要ICD?这就属于“一级预防”的范围,如果发现有室速,而且持续时间长,或者一发生室速就出现黑朦晕厥的,应该积极安装ICD预防心脏骤停,如果是心衰患者比较严重的,心脏彩超EF值≤35%的也应该安装ICD预防心脏骤停,还有其它一些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如果发现危险信号也应该积极安装ICD;对于如何在“正常人群”中检查出“危险人群”去安装ICD,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即便是经常体检都正常的情况,依然会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这次的埃里克森事件就是很好的说明,这些球员平常的体检是非常严格的,但是,还会发生这种恶性事件,有时候也只能祈祷。
猝死,离我们遥远又很近!年轻人一般来说都不会认为自己的身体有毛病,很少关注自己,而年轻人现在的工作学习都非常紧张,也经常熬夜,并且吸烟的不在少数,饮食习惯也不好,造成了年轻人的心脏事件的风险增加更加容易引发这种心脏骤停事件,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悠着点”会更长命!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特别是冠心病,心肌病的病人,应该积极规范化治疗,积极找专家就诊,坚持服药和改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心脏更加安全。